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同學們正學習文物「病害圖」的繪製方法。「病害圖」的繪製源自西方,自國內實行文物保護標準化後,被國內文保界所吸收及接納。現在,繪製「病害圖」已是文保修復人員在對文物進行修復處理前的指定工作及程序。很遺憾,「病害圖」在澳門仍未普及。

毛細作用清潔法 – 水分子在毛細和重力作用下,滲透進入浸潤的紙張,攜帶可溶於水的黏合劑殘留物或纖維素病害產物向低處運動而達清潔目的的方法(這方法挺科學的)。

課程其中一個重點學習內容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高效、快捷和安全地移除紙質文物的舊「托底」,其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攝於廣東省博物館文保實驗室。他們將搬新館並成立省文保中心,拭目以待未來的發展。

攝於廣東省檔案館。每月第二個星期五均開放予公眾參觀,達教育市民之效,值得推廣、效法。

攝於廣東美術館前。

攝於廣東美術館油畫修復實驗室。是廣東省油畫修復技術最先進的文博單位。

攝於廣州博物館(廣州美術館前)。此仍新增之展館,內展出有大量與通草畫相關之實物及資料,是其他博物館較少有的,值得參觀。

攝於廣州地標《五羊石像》前。創作單位:廣州雕塑院
作者:尹積昌 陳本宗 孔繁偉
1960年立
導師講解詳細、幽默,同學們學習用蠟(蜂蠟 / 微晶石蠟)做油畫托底材料,受益匪淺,感謝兩位老師的指導!